金秋十月,到了重阳节,除了提醒我们要表达对老年人们健康长寿的祝福,更要关注影响老人晚年生活的眼健康“杀手”——白内障。
当我们老了,身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化,比如渐渐花白的头发,慢慢浮现的老人斑以及逐渐下降的视力。相较于大家熟知的近视,白内障更像“熟悉的陌生人”,听过却不了解。
白内障就是眼睛“变白”?
听到“白内障”这个名字,很多人可能认为是黑眼珠“变白”了。实际上,它发生的部位在眼睛的更深处。
老年人患上白内障,主要是因为年龄增长,晶状体老化变得混浊。而晶状体位于虹膜后,无色透明。如果是轻度,早期的白内障,无法用肉眼看见,需要医生通过裂隙灯检查。
小部分患者可以用肉眼看到瞳孔处有明显的白色、棕色浑浊(emmm...就像熟鱼的眼睛一样),这也说明白内障病情已经进展到较为严重的程度,需要尽快手术治疗。
白内障常见且影响大
白内障是眼科中的常见疾病,随着年龄增长,每个人都会发生白内障,只是时间先后不同。
同时它也是全球主要致盲眼病之一,随着病情发展,白内障患者会出现缓慢的、渐进的视力下降,如果不进行治疗,终有可能导致失明。
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:
1、看书报突然不用戴老花镜了,但是看远处却越来越模糊;
2、视物模糊,或原本戴眼镜可以看清的东西变的不清,夜间视力糟糕;
3、看到的物体颜色变淡,有时会难以辨别颜色;
4、正常的光亮感觉比以往刺眼,难以适应;
5、有时看东西会有重影;
治疗白内障还得是手术
白内障没有特效药,如滴眼液等相关药物只能对部分早期白内障起到延缓作用,无法解决根本问题,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方法。
虽然“手术”两个字总是很吓人,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超声乳化吸除术过程其实很简单:在角膜缘做小切口将浑浊的晶状体粉碎吸除,这一步让眼睛“看得见”。想“看得清”则需要植入一枚功能替代品——人工晶体。
总而言之,白内障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眼疾不应该被忽视。出现症状及时前往眼科专科进行检查,明确是否有晶状体浑浊的情况。
所以如果有时间,就带父母做个眼健康检查吧!